点赞

评论

  • 关注官方微信

    本地事早知道

    费县在线官方微信
  • 下载APP客户端

    享受深度精准服务

    费县在线APP

【费县故事】破石桥,一段岁月的印记

头像 04-14 · 发表于费县 70阅读

破石桥,一段岁月的印记

 文/续宗贵


“破石桥”,曾经是东、西石桥两个村的称呼,或者说是名字。2011 年之前,东、西石桥村隶属费县新桥镇。2011 月,新桥镇整体划归临沂市兰山区,8即撤销并入方城镇。历史上,东、西石桥村曾统称兴隆屯,名字吉祥悦耳含义深广。然而,一场大雨过后,这个称呼逐渐被新的名字“破石桥”所取代。

上世纪,东西石桥村常被周边村落统称为石桥屯。当地人依据方位,西边的称作东屯,边的称作西屯,南边的称作北屯,北边的称作南屯。我外婆家在南边的墩头村,小时候我常去那里,听人们称石桥村为北屯,甚至很多人叫它“破桥屯”。有些跟我开玩笑的就说是“破桥屯”来的。实际上,“破桥屯”在过去相当出名,方圆百里,提及此名,无人不知。

在石桥村北边,距离不到一里路的地方,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河上原本有一座石板桥,极大地方便了南来北往的行人。但有一年,雨水格外充沛,洪水将石桥冲垮。倘若冲垮后能及时修缮,也不至于此,可在当时,修建一座桥并非易事。此后多年,石桥一直未能修复,具体时长难以考证,推测至少有七、八年,甚至可能长达十几年抑或更长。行人至此,望着滔滔河水,只能无奈叹息,满心埋怨,口中念叨:这哪是什么石桥,分明就是破石桥!从那时起,“破石桥”的名字不胫而走,愈发响亮,久而久之,人们不再称呼兴隆屯,而是直接叫它“破桥屯”。

河流阻断了南北交通,长此以往不是办法。清咸丰九年1859,当地绅士文林郎刘兴业挺身而出,发起重修石桥的倡议,得到众人积极响应。于是,组织各方筹措资金物料、工匠真是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众人齐心协力,没用一个月的时间,于咸丰九年十月在原址上重了一座石桥。

新石桥建成后,在桥南头西侧约30米处,立一块“重修破石桥碑记”石碑。据碑文记载,当初有人提议重新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但考虑到“破石桥”这个名字已沿用许久,早已深入人心,现在之所以用“破石桥”名字,是说明之前已有先贤修过桥,因此不能埋没了先贤的功绩,所以最终大家决定继续用“破石桥”名字此,碑文题目便定为“重修破石桥碑记”。

小时候,我割草时经常路过石碑,却看不懂上面的文字。那时,不少小孩会拿着镢镰砸碑棱上的石头渣吃,据说吃嘴里不仅发绵,还能预防头疼、肚子疼。我也跟着砸过,石头渣子硌得牙疼,现在想来,这或许只是当时相传的恶作剧罢了

上世纪70年代,这座石桥依然屹立。小时候不仅每年赶方城集会时从桥上经过有时候,也上这桥上看景玩耍特别是大雨过后。那石桥宽度由横排四块石组成,每块石宽约七八十公分,长一米七八。至于石桥具体有多少桥洞,既无相关资料记载,也人能记着了,大致估计有三十多个

直到上世纪70年代修公路,原来的石板桥才拆除,又在原址上建起了现代化的石拱桥,从那时又命名为“新石桥”,原石桥公社也改为“新桥镇”。新世纪后,又在“新石桥”的上游修建了更加美丽壮观的公路大桥,迎接着南来北往的过客,见证着当地的经济繁荣、人民生活的幸福美好。

附:重修破石桥碑记

自古惟忠孝之名不敝,馀则未有不敝者也。此桥适然而破,即适然而以破名之所以纪前贤之媺,而蕲后贤之克继者胥于是乎在方前贤肇建之初,络绎舆徒,宴如也。无何,沙壅上游,石基旁午,每逢霖雨水涨,辄挟北沟之波南下,迤西而会于汇车濡轨马没蹄,病涉者众矣。愚方卹卹乎谋踵而新之,而诸君子复怂恿之,迺诹吉日,集狐腋以董成,思鸠工而蒇事瀹其流,障其溃,偫而畚,舁而石,邪许声应,不帀月而观成焉。于斯见好善之心,人所同其视乎诱掖倡导之有人与无人尔。既竣,有欲易破为某名者,窃意不寿诸石无以劝兹来,不仍厥名,无以彰前绩。以此桥得名具来已久,乌用是易名为哉?

咸丰九年小阳春之吉

首事文林郎刘兴业命

乙卯举人侯另郡

选知县毓桂譔并篆额

庠生毓奎书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续宗贵1957年2月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2017年3月退休。从上世纪80年代起即有文学作品和科技论文发表,名字收入《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近些年发表散文、诗歌、戏剧、小说百余篇。

来源:费县作家圈


下载费县在线APP 查看全部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城市号”合作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精彩评论 0

头像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客服 客服

客服

在线时间:8:30-17:30

微信 微信

微信

费县在线官方微信

官方二维码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

费县在线APP

APP客户端下载

置顶 置顶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