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追根溯源:南京历史中的费县

追根溯源:南京历史中的费县

关键词:南京历史中的费县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南京历史中的费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feixia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248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历史上,南京一共有过多达四五十个名字,最被人熟知的是:建业、建康、应天、金陵、天京。此外,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费县”,并且和我们现在的费县有密切关系。可以说,南京的费县,就是由东晋时期南下的山东费县人所建。

  南下的费县

  从西晋末年开始,北方汉族人民为逃避战乱和民族冲突,纷纷举族南迁,大量人口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像我们山东的琅琊王氏、兰陵萧氏、琅琊颜氏等,都是这个时期南下的。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南迁的高潮,史称“永嘉南渡”。北方的许多士族、大地主携眷南逃,随同南逃的还有他们的宗族、部曲、宾客等等,同乡同里的人也往往随着大户南逃。随从一户大地主南逃的往往有千余家,人口达到数万之多。据不完全统计,南渡人口约有百万人左右。

  为了安插这一大批南渡人口,东晋政府建立了一套“侨州”、“侨郡”、“侨县”的制度。即是在大江南岸的郡县里划出一块地区,让南渡人口集中居住,仍以北方原来的郡县命名。着眼于使南渡者有安身、复苏之处所,以利王朝政权之稳定与生产之恢复。

  最早建立的侨县叫“怀德县”,后改名为“费县”。这个县是专门安置跟随晋元帝司马睿一道从山东琅琊来的千余家南渡人口,其中大族就有上百家。由于他们与东晋皇室的关系密切,所以安排在宫城附近居住。怀德县《建康实录》记载:太兴三年“秋七月,诏琅琊国人随在此者近有千户,以立为怀德县,统丹阳郡,永复为汤沐邑。”并注记:“中宗(即晋元帝)初,琅琊国人置怀德县,在宫城南七里,今建初寺路东,后移于宫城西北三里耆园寺西。帝又创以北为琅琊郡,而怀德属之,后改名费县”。在南京设置的侨县中涉及我们临沂一带地名,还有阳都县、即丘县、临沂县、开阳县、兰陵县、承县等。

  费县原治范围在今山东费县西北,属琅琊王国。最初在南京地区侨立怀德县,安置的京城中,并无实际管辖领土。改费县后,移县治到“宫城西北三里”,约今鼓楼岗偏西处,又割建康、江乘地成实土。《至正金陵新志》引《古迹编》:“费县与琅琊分界于潮沟村,在县北九里”。则今鼓楼至覆舟山一线以北,当为费县辖地。

  侨置费县的历史沿革

  1、公元320年,即太兴三年秋七月,立为怀德县(费县)。属琅琊郡。同属此郡的还有阳都、即丘、临沂、开阳等侨县。

  2、南朝宋永初元年(420),改琅琊郡为南琅琊郡,费县属南琅琊郡管辖(同时保存的旧县名还有阳都县、即丘县、临沂县),后废除即丘、费、阳都三侨县。

  3、梁时复置费县,并改南琅琊郡为琅琊郡,郡治在江乘,辖江乘、临沂、费三县。

  4、陈时费县归丹阳郡辖。

  5、隋军灭陈后,废费县。南京侨置的费县退出历史舞台。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539-5222999 传真: 邮箱:1138111666#qq.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费县 邮编:273400
Copyright © 2004-2025 费县在线运营中心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